家风教育要用好四“言语”
家风教育要用好四“言语”
张家港市少年宫 朱仲贤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我国当前的文明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家风建设作为基础和支撑。
开展好家风教育(包括家规、家训教育),要用好四“言语”,即贤言慧语、益言半语、绵言细语和补言不语。
一、选用——贤言慧语惠一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建设。《礼记·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贤言慧语。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些“贤言”不仅能“惠一生”,更能“慧一生”。
先贤智慧句句经典,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回顾百年党史,许多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家规家训中更是不乏贤言慧语。毛泽东一直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言辞中透露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格风范感染着我们,红色家风中蕴含的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开展家风教育,要用好这些贤言慧语。家长要选择合适的贤言慧语在家庭成员中传播、吸纳、践行、传承。在家里,贤言慧语要能看得见、听得见。可以化入春联,贴在门楣——“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是经常出现在传统家庭宅院大门上的对联,下联就是化用《周易·坤·文言》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语,用以祝贺新春,也教育家人忠厚才能传家久远。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将贤言慧语制作成书签或座右铭,开卷有益;可以写入书画作品,赏玩的同时接受教育;可以制成音频材料,给孩子听听睡前故事……让孩子在贤言慧语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久而久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巧用——益言半语入心扉
家风家规家训教育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家庭教育中,长篇大论固然可以有,时时提醒固然也需要,但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孩子接受教育,长篇大论的说教、絮絮叨叨的“复读”往往是入耳不入心、入脑不见行的。不妨将这些有益之言化为简短的三言两语,甚至只言片语,孩子会印象深刻,牢牢记住。相信读过《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家长,对鲁迅先生刻在书桌上的那个“早”字,印象都非常深刻。鲁迅把这个“早”字刻在书桌上,也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头,而且影响了他一生: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优秀的家长善于将良好的家风转化为“益言半语”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调皮成性、人见人厌,不妨给他提个要求“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他每天通过努力,都能够够到“那只桃子”,让每天的点滴进步累积起来,实现“终极跨越”;孩子言行不一,常常“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妨送他一个“行”字,让孩子知道只有“行动”才会“我能行”;孩子做事没有常性、容易半途而废,不妨写一幅字“行百里者半九十”,挂在他的书桌前,让他经常能够得到警醒;孩子缺少孝亲敬长之心,在开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时,不妨可以将“老”、“孝”、“考”等字源写一写,让孩子感知老祖宗的智慧和教诲;孩子胆小内向、自卑懦弱,不妨让孩子“大胆做自己”;孩子爱斤斤计较、缺少宽容,不妨画一幅胖胖的笑脸给他,让他感知有了“宽容”,自己也会觉得快乐……
三、常用——绵言细语似春风
贺知章的《咏柳》中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的柳叶像绿丝绦一样好看,这是和煦春风的力量啊!杜甫的《春夜喜雨》中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能润物,是因为和春风在一起啊!
开展家风家规家训教育,要想让孩子入脑入心,绵言细语很重要。一说到家风家规家训教育,总难免使人跳帧到影视片中老夫子、老学究板着脸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总使人想起戒尺和家法。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天生就有逆反心理,见到如此凝重的氛围、听到如此沉重的话语,不逆反才怪!于是,家长和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对立面,还谈何教育?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谈心时设身处地,告诫时循循善诱,孩子就容易接受。
久久为功,方显真功。绵言细语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长效才会显现。不要巴望任何时候都能“一语点醒梦中人”,也不要指望今天和风细雨就有明显效果、不见效果明天就变成疾风骤雨,更不能因为绵言细语不见效果就撒手不管。开展家风家规家训教育时,诲人不倦是家长应有的责任和态度,谆谆教导是家长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四、智用——补言不语显智慧
家风家规家训教育还需要“身教”。这是对“言教”的重要补充,是一种“补言”之教,更是一种不言之教。老子《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之教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的高境界,就是因为很少能够做得到;也正因为很少能做得到,我们要着力去追求这种教育的境界。
从古至今能起到不言之教作用的例子不胜枚举。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毅探母》的故事曾被收录进小学语文教材:陈毅元帅赶回故乡探望生病的母亲,一边和母亲拉家常,一边清洗母亲换下的衣服。母亲过意不去,陈毅却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此时的陈毅已是位高权重,还能为母亲洗衣尽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子女,也为百千年轻一代作出了榜样。尽管有人说陈毅探母洗衣这件事可能只是艺术创作,但在中华文化中类似的事例却有很多,比如史书记载的汉文帝为病母亲尝汤药、黄庭坚为母亲洗涤便桶等等,都是不言之教的好例子。
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理想的壮举是中华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璀璨篇章,更是开展家风教育的极好题材。在古代,屈原投江自尽,以身殉国也不投降,留下了“端午投粽”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放逐到北海牧羊19年,吞毡啮雪不改其志;霍去病率八百骑兵深入大漠,驱逐匈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矢志抗金,让金人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戚继光血战歼倭,解除东南倭患,勋垂闽浙;在近现代,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宁愿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宁为变法而死也不逃走,“去留肝胆两昆仑”;刘胡兰坦然面对铡刀也不出卖同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叶挺面对各种劝降利诱,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铁骨铮铮,令人景仰,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身教”的深刻内涵。
开展家风家规家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不言之教。家长要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能起到身教的作用。你想勤俭持家,就要注意生活中有没有奢靡浪费的行为;你想要诗书传家,就要想想每天能不能静下心来读上几页书;你想要清风正家,就要时时警惕贪念和不廉行为……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选用贤言慧语,巧用益言半语,常用绵言细语,智用补言不语,对开展好家风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