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风采

后塍竹编传承人陶永飞给孩子们上竹编课

供稿单位:保税区(金港镇) 发布时间:2020/4/2 9:08:58

后塍竹编传承人陶永飞给孩子们上竹编课

 

今年已75岁的篾匠陶永飞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塍竹编技艺的传承人。17岁入行,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竹编。他手艺精湛,会扎龙、扎灯,也会打制元宝盆、筛子、竹筒、簸箕等。如今,他依然坚守着这门老手艺。

陶永飞与竹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谈及竹编这门手艺,陶永飞像是谈起一个老友。“以前的竹子都是自家竹园种的篾竹,粗壮的篾竹直径有10多厘米。”现在,种竹子的人家越来越少,陶永飞用来制作竹篾的竹子大多来自安徽、浙江等地。把竹子锯成竹节,剖成篾片,编制成篾器,得经过劈竹、开条、劈篾、改篾、刮篾、编织、喷水等十几道工序。

陶永飞的破竹技巧,堪称绝技。他剖篾,可以把篾剖得像纸片一样薄,袅袅娜娜地挂在木梯上晾着,微风一吹,活像一挂飞瀑在流动。

别看陶永飞年过七旬,照样能灵巧地拨动根根篾丝或篾片,他的手指和手掌上到处是被篾片刮出的老茧。竹编技艺是一门细致活,需要年深日久地打磨。每天,陶永飞坐在屋中的小板凳上做竹编,岁月就从他指尖流过。他手下的筲箕、簸箕、筛子、背篓,件件匀净细致,方圆周正,兼具实用与美观。

图片2_副本.png

陶永飞从小就跟着父辈们学了这门手艺。20多岁时,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师傅了。1972年,后塍成立了竹器厂,陶永飞进厂成了一名工艺师。后来,工厂转产,人员重新组合,再加上竹制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减少,竹编技艺逐步衰退。

2011年,后塍竹编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2017年开始,陶永飞每周都会去崇真小学,给孩子们上一堂竹编课(见图)。

(金港  丁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