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陆玉生:深耕港城文教,共谱发展篇章
【共和国同龄人】陆玉生:深耕港城文教,共谱发展篇章
“共和国同龄人”,一个令人自豪的称谓,他们与共和国同岁,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是共和国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张家港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征集、寻访共和国同龄人活动。特开设《共和国同龄人》专栏,通过他们与共和国同风雨、共成长的人生经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及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
【人物简介】陆玉生,1949年7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3年9月入党,2009年9月退休,曾任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并先后兼任市文明办主任、《张家港日报》总编辑。
在张家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他与共和国同龄,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就是陆玉生,一位在宣传文化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党员,用一生的热情和智慧,书写了与共和国同风雨、共成长的动人篇章。
青春献田野,勤学求新知
1968年,高中毕业的陆玉生响应国家号召,挽起裤腿,用尚且稚嫩的肩膀背上锄头,走进了田间地头。他与土地为伴,喂猪、行船、插秧,在繁重的劳动锻炼中,不仅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更是韬光养晦,坚持学习,积蓄力量。1973年,陆玉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在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继续接受教育。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后塍中学担任教师,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职期间,他依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毅力,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和苏州教育学院参加函授班和脱产学习,取得专科学历,接着又参加了南京师范学院(南师大)本科函授学习,取得本科学历。
文明谱新篇,幸福溢满城
1981年至2009年期间,他先后担任沙洲县(张家港市)文教局秘书科科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张家港日报》总编辑。从编写《文明市民读本》提高全民文明素养,到评选“新风户”“双文明单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从宣传推广“张家港精神”和“张家港经验”走向全国到掀起轰动全城的“张闻明”寻访热潮,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不仅记录了个人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从起步到领先、从探索到成熟的更新迭变。
退休不褪色,余热暖人心
2009年,陆玉生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了下来,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先后担任《张家港日报》退休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秘书长、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退休至今,他继续发挥余热,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新闻宣传和关心下一代事业。他在担任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秘书长10年期间,每年主编全省58家县市报和新闻中心的《年鉴》资料、报业发展史资料共计23本。在市关工委工作10年来,他兢兢业业,从未懈怠,每月编审一期《关工简讯》,在《中国火炬》和省关工委主办的《薪火》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他还担任市“暨阳银辉”老干部宣讲团顾问,精心备课,认真施讲,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那些风雨兼程的奋斗岁月,就如同一部写满故事的历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他的汗水与泪水,也记录着国家的成长与蜕变。陆玉生说,工作可以退休,但党员没有退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我们入党时的宣誓。所以退休以后能继续为党、为社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是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是自觉的行为。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 上一篇:张振清:银发生辉映初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