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说家教

读书当真好处多(二)

供稿单位:市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1/8/9 9:30:49

读书当真好处多(二)

 

作者近照

微信图片_20210809091644.jpg 

作者简介

丁品森,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理事,且曾任小天鹅丛书、少年作家丛书和青少年写作丛书的副主编,以及国内20余家报刊的特邀顾问、特约记者、特约编委。迄今已有1600余篇文章见诸省级以上报刊,并出版了19本个人专著,且受到了国内20多家媒体的一致好评。 

四、读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一个人生活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很大限制。如果一个人始终在窄狭的范围内与人接触交往,那他获得的认识一定是很肤浅的,他拥有的学识也一定是极其简陋的。要突破这样的局限,读书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  

读书多了,就能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在智慧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使眼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使思维得到难以想象的拓展。只要书读得足够多,见识足够广,思考足够深,那就会遇见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主要是见识的差距,也就是眼界的差距。见识和眼界从何而来?主要就来自于读书。进入书中,翱翔于智慧的广阔天空,我们的视野就不会只局限于鼻子底下一小块地方,而能见多识广,眼界宽阔。视野宽了,见得多了,也就能看得开,放得下,即使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沟沟坎坎,遭遇了不如意的事,也不会脑子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而能拓展思维,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去破解难题,开辟出一方全新的天地。这也就是说,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将决定我们一生事业的成就。

陆步轩,曾经的高考状元,堂堂的北大毕业生,可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地干起了卖猪肉的行当。开始时,“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这句话,曾经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他一直因此而心有块垒。但北大毕业的他,毕竟底蕴深厚,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渐渐的,生活的历练终于使他不再视杀猪为耻,而决心去开创“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的全新之路。于是,他开始与陈生联手做起了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随后,他又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壹号土猪登陆天猫,成为了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这样,他的事业自然也就更是天宽地广,鸟枪换炮,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了。

陆步轩的经历雄辩地告诉我们:读书不一定能直接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而思维一旦改变,人的命运也就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读书能让我们释疑解惑

早在唐代,韩愈就已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疑惑,在学校里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可走上了工作岗位后,老师已不在身边,一时间要向老师请教就十分困难。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书本请教。

就一般情况而言,书都是学有专攻的人、甚至是功力深厚的大家写就的,所以当你在学习或工作中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应该设法找到一本与你的疑惑有关的书,从中去寻找你想要找的答案。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久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只要打开那本你找到的书细细阅读,就很可能会发现书中对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所论述,而且还阐述得十分充分,正好搔到了你的痒处,你就会顿生久旱终于逢甘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由茅塞顿开,大喜过望。

譬如有人向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苏轼的《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在艺术上有什么显著特色?中间的名句又该如何理解?对苏轼的这首词,你也许没有读过,或者是虽然读过,但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因此任你怎样搜索枯肠,苦思冥想,一时间恐怕也很难给他人作出满意的答复。这时,你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去向有关宋词的书请教,让它为你释疑解惑,提供答案。书找到了,经过一番认真研读,你就有可能疑窦顿释,得到正确的答案: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日常形象和深邃生活哲理有机融合与统一,就是这首词的显著艺术特色。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说任烟雨弥漫,依然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这种一切任其自然的平生惯常经历,正充分凸现了在人生途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诗人形象;名句“也无风雨也无睛”,是说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常常是轻松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同样是是如此,此句出色地映现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折光。

这样通过对有关书籍的一番认真研读,你就不仅可以将自己的疑窦尽然释去,而且还能游刃有余地帮他人释疑解惑了。试想,这将是何等快活惬意的事情啊! 

六、读书能让我们长久地抵抗孤独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而正因为有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就会变得焦虑、烦闷,甚至抑郁,渐渐感觉不到生活带来的快乐。人生途中一个又一个的瓶颈接踵而至,便会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有些人甚至就变得不想说话,疏远人群,远离社会。而一些人的崩溃,往往也就发生在这样的时刻。正因为如此,对抗孤独也就成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

该如何战胜孤独呢?最好的办法也同样是读书。读书,能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模式中自我启发的奥秘,能启动我们自身强大的内驱力,使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地融入社会,用一颗无畏、强大的心,去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

贾平凹曾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这完全是他的经验之谈。19岁的贾平凹,独自进入了西大校园,他性格孱弱,带着忧郁和孤独,始终小心翼翼地睁眼看世界。他曾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五百二十四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三百零三步。试想,该是在何等孤独的境况中,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啊!他孤独,他什么话也不讲,但他什么书都看,而且看了就做笔记。读书,终于让他孤独的内心变得平静,变得专注,也变得敏感,并让他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作家。

有人说:“孤独不是失败,而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时光。”是的,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孤独,才能得到最有生命力的成长。人的一生中,似乎每一个阶段都在拥抱孤独,高考结束时的失落、初入大学时的陌生、毕业后的惶恐、工作后的迷茫……孤独可以说是人生中难以躲过的经历。遇上孤独时,要记住两件事:一是孤独没有什么不好,只有不接受孤独才不好;二是要打开书本,与书本对话、交流,借此顽强地对抗孤独,并最终走出孤独。

读书的重要,绝不可低估,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被置于何种孤独的境地,其实都没有完全地处于绝境中,因为他还没有失去最后一个可以交谈的伙伴——那就是书。只要主动地与书为伴,你的神韵里就会平添一份坦然和自信,你就永远都不会真正感到孤独。

(来源:河南语文网)